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华四党员到中江居委开展精品党课主题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1日 来源:校办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长相荟·精品党课”微项目通过党建主题与音乐、故事、历史、诗词、阅读、英语、美术欣赏以及定向越野等情境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情景式党课”党员教育平台作用,通过授课活动帮助长风辖区内的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好“两个维护”,以广大党员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党的声音。

1016日下午,在举国上下欢庆建国70周年之际,情景党课教师陈洁应邀前往中江小区居委为社区全体党员讲述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五星红旗被选为国旗过程中有趣的小插曲;国旗的方案出来后缝制国旗又是一大难题;新中国第一根旗杆树立了起来,由于技术问题,最多只能22.5米,达不到35米的完美比例,这成了一个巨大的遗憾,而这一立就是42年;在开国大典上,当17架飞机掠过天安门上空的时候,整个广场人都欢呼雷动了,然而我军的当时飞机都是从国民党手里夺来的。飞机的性能本来就已经不太好,再加上缺少零件,飞机的安全是无法百分之百被保证的,那些飞行员都是签下生死状的,再有,因为怕国民党的飞机空袭,我空军有四架飞机是带有实弹的,随时准备空中拦截敌机。所以,飞行员签下生死状,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确保天安门广场国家领导和群众的安全。

听完这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党员们不仅唏嘘,几米黄绸缎、一个旗杆,这些今天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在当时却能困扰着一个大国的开国大典,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也让我们知道,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是怎么从羸弱走向强盛的。

重温开国大典的这段历史,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有职责、有义务,也有激情与活力去努力工作,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祖国这条腾飞的巨龙更加快速发展!

授课教师介绍

陈洁,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普陀区第四、五轮高级指导教师,曾获全国、上海市教学评优比赛一、二等奖,在国家、省级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5篇,多次参加市、区级课题研究,参编《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实践研究》、《读史识中华》等书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