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学相遇·数字故事汇”——2019华四“走中学”博物馆课程学习侧记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 来源:教学科研

【课程建设】2019“与科学相遇·数字故事汇”——华四“走中学”博物馆课程学习侧记

531日上午,2019“与科学相遇·数字故事汇"探究学习成果展在华四报告厅隆重举行,这是华四学子“六一“节日的献礼,也是走中学”博物馆课程成果的惊艳亮相。

 

数字故事汇

 

“与科学相遇·数字故事汇“成果展邀请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服务处王瑜处长,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戴剑部长作为学生探究成果展示的专家评委。七年级全体学生,在现场观看了汇报,六年级全体学生在教室里收看了转播,还有更多的家长和感兴趣的教育同行收看了当天的网络直播。

 

六年级同学带来的微访谈“科技馆里的那些事儿”拉开了汇报的序幕,科技馆探究课程是以定向越野任务打卡的方式展开的,优胜组有什么经验,落后组有哪些教训,其它小组在学习中又有哪些趣事,在七位女同学的分享中,我们仿佛再一次走进了科技馆。

 

整个汇报中,最精彩的是七年级学生的探究成果。全体七年级同学带着问题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在17位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或合作探究,或独立思考,完成探究论文计149篇;此次来和大家分享的是从中脱颖而出的7组佼佼者。汇报分成成果展示和专家互动两部分。7组同学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从问题提出、科学假设、寻找证据、研究结论、探究感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两位评委,从选题、论据、成果完善等方面给出了中肯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学期,在华四探究课程体系的大家庭中又多了一神秘的“新朋友”,《尚善》。该课程的试点班级六(4)班的小朋友在“拯救流浪星球”的情景短剧中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也揭开了这门课程神秘的面纱。

 

探究历程回顾

 

学习不始于场馆,更不终于场馆,“走中学”课程按照“走前—走中—走后”三个环节具体实施。

 

“走前”

 

激发兴趣

 

准备知识

 

 走前”课程包括教师指导和学长分享。54日,宗伟老师和高晓骏老师分别在六、七年级进行了走中学第一次总动员。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项目老师就各场馆涉及到的不同知识和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和指导,帮助学生带着知识和理解走进场馆;高年级的学长就自己上一年度“走中学”的收获和成果进行分享,增加学弟学妹的好奇心和知晓度。

 

“走中”

 

学生自主

 

教师助力

 

 

 走中”每个展区的学习活动容量设定为60-90分钟,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课程学习单的设计”和“项目教师的现场指导”。515日,全体六年级学生来到上海科技馆,522日,全体七年级学生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拉开场馆探究序幕。项目教师在场馆的每一个展区悄悄地等候学生,在学生“走中”有困惑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提醒。

 

 

“走后”

 

成果分享

 

学习继续

 

 走后”课程设计主要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心得、展示成果、提升认知,即进行成果的有效分享和鼓励继续学习。每个小组推选出优秀研究报告一篇,在分享会上进行集中展示,让全体学生思维碰撞、分享学习。531日的惊艳亮相就是孩子给出的最好答卷。

 

课程展望

2013年至今,场馆探究课程经历了六年的研究与实践,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已经有了完整的框架,在下阶段的实践中,将更注重内涵的进一步挖掘:①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把初中学段的课程和小学、高中学段的类似课程区分开来,并做好有机衔接;②在目前依场馆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跨界的分主题设计,结合华四“博雅”教育内涵建设,确立华四特色主题的博物馆课程;③项目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列表,对学生收集资料提供导向;④研究报告与整个学习是一个整体,各个年段在完成学习后都应撰写不同要求的研究报告。

 

 

 

撰稿:高晓骏

 

编辑:高晓骏

 

审稿:钱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