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怎样正确读老舍吗?---- 华东师范大学 凤媛教授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1日 来源:校办


3月13日下午,本学期的“博雅”学术课程在同学们的热切期盼下正式开讲。华师大凤媛教授以《骆驼祥子》等著作为例,带领同学们从多重身份入手读老舍。

一、老舍是谁?

“20世纪中国文坛代表作家之一”“20世纪中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20世纪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除这些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老舍?凤媛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老舍“北京人”“满族人/旗人”“穷人”“基督徒”四种身份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老舍一生创作时间大部分不在北平,却将北平与他的心灵相粘合,他的作品呈现了丰满的“京味儿”;满族人的身份又使得其边缘意识较为强烈,他的作品中有许多“隐而不显”的旗人形象,如《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四、《离婚》中的丁二爷、《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四世同堂》中的小文夫妇等;老舍对底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亦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百姓,这使得其作品于幽默的背后隐含了悲观主义,形成了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老舍较不为人知的身份是基督徒,他接纳了基督教的“实用主义”,同时又对基督教的意识形态进行审慎反思,受此影响,他的作品中有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二、《骆驼祥子》的经典性和当下性

作为老舍被翻译成最多语言的一部作品,《骆驼祥子》如今已被改编为话剧、歌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走向世界舞台。为何祥子形象有着如此广泛而深远的魅力?凤媛老师为同学们作了导读。

在祥子身上,同学们不难看到造成其悲剧的多重原因:时代、社会……而究其根本,却在于祥子自身欲望的泛滥而又无法合理控制。祥子有着非常强烈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可以说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当他走向人生低谷时,当他做出超出原则、有悖于理想的行为时,又往往为自己的行为作辩解……高密度的喜剧冲突,呈现出了祥子形象的混杂性和抽象性。基于此,凤媛老师认为,《骆驼祥子》是关于欲望和挣扎的人性寓言。在书中,读者能够发现祥子内心活动之丰富,这正是老舍创作之时的有意之举:

“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讲座过程中,凤媛老师结合老舍的多部作品情节与人物,这些内容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