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科学预防 健康同行——华四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来源:

  

  温馨提示

  天渐冷,秋意浓,天气的变化会让孩子不适应。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秋冬季传染病也随之进入了高发期。孩子的抵抗力相对减弱,如何科学预防、守护好孩子的健康?

  这份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请收好,做好自我健康防护措施,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

  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病原体入侵呼吸道并进行繁殖,可分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感染。

  01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普通感冒

  教你认识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普通感冒:

  02支原体肺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它不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但具有传染性。

  主要症状

  感染支原体的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初期为干咳, 后期有黄色或白色黏痰, 偶见痰中带血丝,部分患儿有喘息症状,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潜伏期为2-3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通常多在秋冬时节。人群普遍易感,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

  0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它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主要症状

  多数以耳下肿大和疼痛为最早出现的表现,少数表现为在腮腺肿大的1~2天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症状,继而出现一边或两边耳下的疼痛,即腮腺肿起来。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餐具、玩具或与带毒者、患者直接接触而传染。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主要发生在1~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是不是所有的腮腺炎都会传染?

  腮腺炎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腮腺”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炎症,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两种:细菌和病毒。

  急性细菌性腮腺炎又称为化脓性腮腺炎,以疼痛、腮腺区肿大、腮腺导管口分泌脓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不具有传染性。

  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就是流行性腮腺炎,多发生于儿童,虽然也有腮腺肿大等症状,但疼痛较轻,且无脓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

  04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

  通常会出现发烧、发痒的红疹,最初这些红疹先是扁平,其后形成突起的小水泡,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潜伏期为2-3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通常多在秋冬时节。儿童是高风险人群尤其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

  以前得过水痘,还要接种水痘疫苗吗?

  得过水痘的人,机体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的机会很小,所以无需再接种水痘疫苗。但水痘痊愈后,体内的病毒可能未完全清除,而是在体内神经节“安营扎寨”、长期潜伏;随着年龄增长,当人们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可被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50岁以后尤为明显,建议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2、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由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传染病。这类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主要通过饮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渠道传染。秋冬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手足口病等。

  01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导致急性胃肠炎的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人们常把它称为 “冬季呕吐病”。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为其感染高发季节。

  诺如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这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通过手或食物接触到粪便中的病毒而感染。

  2.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尤其是在密闭空间内。

  3.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而感染。

  4.水源传播:饮用或使用被污染的水源。

  5. 食物传播: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

  注意高风险食物

  # 牡蛎等双壳贝类可以富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为高风险食物。

  诺如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至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成人以腹泻症状居多,儿童则呕吐症状表现为主,此外还会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02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因形状如车轮,故命名“轮状病毒”。一进入秋季,就有很多婴幼儿中招(成人也会感染,但症状一般轻微),故又名“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有哪些传播途径?

  1.主要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2.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物品和用具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轮状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通常出现三多一少: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多伴呕吐和发热,严重时出现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而小便量少。

  03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颊炎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颊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传染源为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型别多、传染性强、感染者排毒期较长、传播速度快,流行期间容易在学校引起爆发或者家庭聚集性发病。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颊炎?

  病原体不同

  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和71型肠道病毒。

  疱疹性咽颊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疱疹位置不同

  手足口病:手、足、口腔、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部分患儿患病早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颊炎,随后出现皮疹或疱疹。

  疱疹性咽颊炎:只在口腔内有疱疹。

  严重程度不同

  手足口病部分患儿会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重症,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

  疱疹性咽颊炎极少出现重症患儿。

  3、 传染病防治须知

  学生应该做什么?

  1“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

  2“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3“养”:患病后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家长应该做什么?

  1“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2“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腋下≥37.3℃)、咳嗽、皮疹、腹泻≥3次/天、呕吐≥2次/天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3“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4“养”:让孩子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学校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1严把入校关:出现疑似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及时通知家长接回并就医排查。

  2做好晨午检缺勤追踪:班主任做好晨午检、缺勤登记及病因随访。

  3核实病例上报:一旦有确诊传染病病例时,班主任立即核实并收集病例信息,及时上报卫生室,按要求对患儿进行居家隔离观察。

  4调查隔离消毒:卫生室上报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配合区疾控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经社卫和区疾控研判,设置隔离教室,对教室及相关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秋冬季传染病如何预防?

  秋冬传染病虽然“防不胜防”,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重视起来,从自身做起,让传染病“无机可乘”。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加工食物之前或手被污染后要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注意个人饮食健康

  喝热水,蔬菜瓜果要洗净,烹饪食物要烧熟煮透。做到合理膳食,营养均衡,不挑食偏食,提高免疫力。

  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在传染病高发期,应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必须前往,请佩戴口罩。

  保持环境清洁、通风

  定期打扫卫生,减少灰尘和病菌的积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

  生活有规律

  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坚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按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

  及时清洁消毒处理

  孩子呕吐、腹泻后,污染物品和场所要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进行清洗和喷洒。在进行消毒处理时,家长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

  ★★★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最有效!!!

  做好居家休息和隔离

  孩子得了传染病后,应居家隔离,传染病病愈后凭医疗机构开具的病愈证明方可复课,发热患儿退热后48小时、呕吐腹泻待症状消失后3天复课,居家休息也是对其他孩子的保护。

  家校协作

  一起行动起来

  用科学的方式

  守护孩子的健康

  共同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7勤洗手.png

8合理膳食.png

9戴口罩.png

10开窗通风.png

11早睡早起.png

12多运动.png

13打疫苗.png

14清洁消毒.png

  备注:文中图片由豆包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