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弘扬教育家精神 讲好华四人故事系列(七) 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优秀的理由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3日 来源:校办

 

第四十个教师节

华四教师风采展示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中国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身体力行倡导尊师重教,深刻指出“好老师”对于个人、集体乃至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深情表达对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殷殷厚望。

在华师大四附中召开的第40个教师节表彰会上,我校有五位老师分别荣获2024年普陀区“园丁奖”荣誉称号。

普陀区园丁奖获得者:奚静琳

事迹介绍:  

从2010年踏上工作岗位,奚老师认真努力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尝试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她不仅俯身倾听,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学习中的困惑与疑问,更是登高望远,从学科育人的高度去审视课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与推动。在参加2023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中,正值劳动课程改革,如何能够使用旧教材达成新课标的要求,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基于好课的主要标准,她始终在思考:我的课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劳动的愿望?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否凸显实践的特征?最终是否可以呈现高质量课堂、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能否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有优秀的理由?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奚老师的教学理念实现了从劳动技能传授到学科育人的转变,从单一的学科思维走向了综合性的实践思维。在此期间曾多次参加市区级教学评比,获得重要奖项。

一  研读新课标,整体规划课程

基于课程理念:让每一个生命与100个世界相遇。

奚老师增加项目之间的关联性,以“一粒种子的奇妙旅程”为主题,将学校1-9年级特色劳动项目串联起来,并设计方案打造建设学校劳动场域。规划七个跨学科实践性学习场景,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完整了解并具体参与一粒种子从发芽、育苗、成长、收获果实的奇妙旅程。

二、创设真实情境,关注他人需要

奚老师结合学校特色活动:烛光传递活动、彩虹湾病房学校项目、职业体验活动等,请学生设计制作作品赠送给退休教师、病房儿童、职业体验单位,表达我校的感谢之情。学生在主题设计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试图解决真实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三、搭建学习支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课内学生的主体作用,奚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劳动前、劳动中、劳动后的各项任务细分;利用数字技术让学生自己探究找寻答案,教师从旁点拨指导,解决学生真实存在的问题。助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引导学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让每位学生都有优秀的理由。

 

曾获荣誉:

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

上海市初中劳动技术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

上海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优课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论文评比一等奖

上海市劳技中心组成员

课例获得中小学、中职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优秀课例

案例《幸福的味道》收录于美育杂志,

论《抗疫中的劳动技术学科教学新思考与实践》收录于《教育传播与技术》期刊

论文《劳动技术学科德育教学设计初探》收录于《中小学德育》期刊

普陀区青年教师“追求教育幸福 打造美丽人生”征文比赛一等奖

论文《运用“布艺剪贴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初探》收录于普陀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