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学校发展性项目开题论证顺利进行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 来源:

 

 

为了培育优质项目,培养优等师资,培植优秀干部,打造华四品牌,促进更多教师实现“进阶式”发展,学校建立了“新手-熟手-专家-卓越”四级“进阶式”发展性项目研修体系。在《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十四五”发展性项目研究主题指南》发布之后,经教师申报和学校预审,共12个入围项目接受专家现场答辩。

 

学校邀请资深教育专家、原上海市普陀区政协副主席、民盟普陀区委主委、普陀区教育学院院长杨杰担任点评嘉宾,与项目领衔人共同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及实施路径,确保发展性项目预期成果的顺利达成。

 

本次立项的12个发展性项目涵盖三大维度:学科实践类(3项)、跨学科融合类(2项)、数智赋能类(7项)。在答辩环节中,各项目负责人围绕"核心问题-实施策略-成果预期"三大模块展开系统性阐述,杨杰老师针对项目创新性、实践路径等维度与团队进行深度研讨,提出优化建议。

 

 

深耕计划·学科解码

杨杰老师高度肯定三个项目在教与学变革方式上积极的探索精神为项目提出专业指导意见:高阶思维培养的实践性学习设计项目应更聚焦难点解决、时间安排和单元任务设计等方面;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应用项目应注意教学方式变革的梯度性在工具性与人文性平衡中实现核心素养渗透单元策略研究项目要建立明确的学习坐标系让学习路径可视化。

 

破界行动·融合探秘

针对家庭实验项目,杰老师直指项目内核——要发挥其独特教育价值,建议构建错题回溯机制通过自主纠偏培养科学思维同时强调家校协同创新

智能技术应用项目应明确"跨学科"实施边界,区分"技术辅助"与"认知重构"的应用层级设计"AI诊断-人工决策"双轨机制,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教学目标

 

智创未来·科技赋能

杨杰老师充分肯定了项目的现实性、前瞻性和挑战性,他认为"数智赋能不是技术堆砌,而是要用数据透视教育本质。基于对7个项目的共性建议和个性指导,杨老师指出:数智赋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项目应建立痛点数据地图,用对比实验验证赋能实效,实现德育干预从经验驱动到精准导航的跃迁;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研究应聚焦作业数据流,构建'诊断-推送-反馈'智能闭环,让每个学生的错题本成为成长导航仪。AI+英语精读微素材开发项目应在建立素材使用策略的同时关注过程效果评估节点的设置;AI辅助英语单元评价变革项目应突出教师主导的“智能筛选-人工决策”双轨机制;校本知识库建设项目应"明确'学科-课型-资源'三级架构,定向开发匹配新课标的主题资源包;冰上项目可视化资源开发项目应更加关注素材设计和具体实施与运用;英语数智化个别辅导项目可构建双维评估模型(态度+知识结构)+分层辅导的路径,形成可推广的托底育人方案。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WechatIMG3285.jpg

WechatIMG3286.jpg

WechatIMG3287.jpg

WechatIMG3288.jpg

WechatIMG3289.jpg

WechatIMG3290.jpg

WechatIMG3291.jpg

WechatIMG3292.jpg

WechatIMG3293.jpg

WechatIMG3294.jpg

WechatIMG3295.jpg

WechatIMG3296.jpg

WechatIMG3297.jpg

WechatIMG3298.jpg

WechatIMG3299.jpg

WechatIMG3300.jpg

WechatIMG3301.jpg

WechatIMG3302.jpg

WechatIMG3303.jpg

WechatIMG3304.jpg

WechatIMG3305.jpg

WechatIMG3306.jpg

WechatIMG33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