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重视数学理解,关注素养发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2日 来源:校办



 

“重视数学理解,关注素养发展”

——普陀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纪实(二年级专场)

 

2024年4月25日下午,为了进一步探索“图形与空间”领域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路径,践行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区二年级数学教师齐聚华四参加了以“重视数学理解,关注素养发展”为主题的区级教研活动。普陀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马婧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课堂教学 展现研究成效

首先, 华师大四附中闫财伦老师执教 展示了 二年级的《三角形与四边形》 为了 有效 避开学生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干扰认识, 闫老师 对教材进行了改编 引导学生 利用 钉子板“创造”一个图形,再带领学生回归课本,设计了分一分、摆一摆、比一比等 一系列 教学 实践 活动, 使 学生 亲历了 观察、操作、比较、验证等探究过程,用直观感知的方式去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探究 核心 是以“如果从钉子板上长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向外拉伸,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呢 这一 想像和操作来切入的, 学生 借助钉子板上橡皮筋的拉伸、变化 观察 发现 图形边、角 几何特征变化, 使 学生 的好奇心 得到了 大程度地激发。

 

 

 

 

 

 

 

 

 

 

交流研讨 展现研究过程

课后, 闫财伦 老师分享了本课的设计意图 围绕核心概念,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要素展开特征研究,帮助学生从图形要素认识图形特征的意识。 遵循认知 特点,逐步 加深 探寻图形的本质,借助学具 载体,深化空间几何的学习体验 创设多次动手搭建的学习情境,进一步加深 学生 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助力空间观念的形成。

随后 普陀区 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乔俊老师带来了 《三角形的分类( 1)》 这一 课例分享,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描述以及视频播放,展现了课堂中低龄段学生的自我驱动 主动探究。尤其是分享互动环节,时而牵针引线时而推波助澜 助推孩子 直观几何 空间 观念 思维 形成

华师大 四附中的 陈彧歆老师 年级 《几何小实践》 这一 单元 作了 单元 教学 设计的 案例 分享 通过 新课标中关于平面几何图形相关教学要求 整理 ,以及不同版本教材 平面几何相关知识教学轨迹 分析 根据校本特色扩展至校园场景 设计 本单元的 单元活动, 在真实情境的学习中巩固和加深 学生 空间 观念。

 

最后 教研员 马婧 老师对 本次 活动 进行了互动点评。马老师 肯定 闫老师 这节课 的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充分激发了学习动机 拉一拉 摆一摆这样的 实践 活动设计 有效 助力 学生 空间 观念 形成 单元教学建议中,马老师通过对比两版课程教学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结构发现,图形认识的重点是认识图形的特征 从而 精准分析明确了低年级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认知层次。

 

 

 

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背景下,对低年级几何小实践教学进行新探索进一步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增强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和教学法革新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