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优化活动 促进理解 发展素养”——普陀区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来源:

 

金秋送爽,迈入新程。2024年11月21日下午,主题为“优化活动 促进理解 发展素养”的普陀区小学数学一年级、四年级联合教研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举行。普陀区小学数学教研员胡平、教研员马婧、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副校长黄珍青、科研主任高晓骏、数学教导金军、学校全体数学教师,以及普陀区各校一年级、四年级数学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课堂呈现 优化活动

宋文慧老师展示的《11~20的认识》这一课,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把10 根小棒扎一捆”的活动过程,更能体会“十”这个计数单位,在学生脑中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

孙迪老师展示的《圆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从生活经验出发,回顾身边的“圆”,使图形具象化。通过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工具画圆,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了解其“一中同长”的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空间图形意识。

单元解读 发展素养

孙倩云老师随后分享了对于一年级新教材第五单元《20以内的数》的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属于数与运算范畴,其核心素养指向是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应用意识。新教材加强了累加、累减的过程,更加强了数的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许多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希望通过动手操作、讨论、游戏等形式的活动能让学生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专业引领 促进理解

区教研员马婧老师对本次两节教学展示课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进行了点评:宋文慧老师以生为本,通过各种丰富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关注了学生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孙迪老师从数形结合思想出发,让学生探究、表达,牢牢把握对圆的初步认识,展现了高效的思维课堂。

对于孙倩云老师的单元教学案例分析也表示充分的认同,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深化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解,才能提高对单元整体教学乃至新教材的认同感,提升具体实施的效率。

本次活动,马老师还为全体老师解读了新课标下一年级新教材中第五单元的内容变化,给予我们所有老师具体的教学建议和指导,激发了老师们对新课标以及新教材如何加强优化活动、促进理解、发展素养的思考与研究。

结语

 本次研讨活动教研氛围浓郁,各校数学教师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启了一场思维碰撞、智慧交融的教学研究之旅。我们华四小学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紧跟“双新”、“双减”的步伐,以“新课标新理念”为导向,不断研讨优化课堂,在课程改革进程中砥砺前行!

 

11111111111111111.png

微信图片_20241128085444.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85500.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85535.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85657.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85802.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92631.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92709.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92727.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92754.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93850.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093852.jpg

微信图片_202411281050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