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实践启智:跨学科主题学习下的思维培养——华四第18届博雅杯教学评优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0日 来源:

 

为更好呼应“综合性”和“实践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两大取向,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第十八届“博雅杯”教师专业能力评优活动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抓手,旨在探索如何有效通过学科实践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层面,本届博雅杯聚焦深度教研,采用“问题驱动、主题引领、学科共、工具支持”等方式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开设了三场主题研修展示活动,呈现各教研组对深度教研的理解。

* 跨学科教研组

10月25日,跨学科教研组率先开展主题研修的专场展示。活动主题是分享学科实践的典型做法。地理组的康礼扬老师分享了一个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设定单元大任务,将情境线和实践活动勾连在一起,最后落实到单元目标的达成上。教师通过设问,不断启发学生对“海陆的变迁”更深层次的思考。董欣老师分享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老师提供相应的地图作为学科工具,学生加工处理信息,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学科的郁咏梅老师则分享了如何通过探究实验,利用新教材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生物学科的吴予尘老师通过分享案例《植物的每种器官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阐释了自己对于学科实践的理解。吴惠老师分享课例《程式居室环境》,通过设置“我爱我家”的情境任务来统领整节课的学习,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施育欣老师在设计《观察膝跳反射》教学时,创设了医生巡房为病人进行膝跳反射的真实情境。通过学生实验,帮助学生构建反射的概念,了解膝跳反射的神经通路。

 

* 初中英语教研组

12月13日,初中英语组基于深度教研的“螺丝钉”模型,围绕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开展了一次系列主题研讨活动,与全体教师共同走近一个真实的教研现场。首先,李睿婉老师和李婷老师分别就自己的博雅杯展示课进行说课随后,教研组老师们依托跨学科主题学习观课量表,从不同维度进行评价和反馈。六七年级老师们重点聚焦单元各课时关联和活动与目标达成度。八九年级老师们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角度进行点评,认为两节课的主题架构都基于学生的兴趣而设计,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师生共同成为评价的主体。

 

* 小学语文教研组

教研组长谢珍老师主持讨论,她提出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构成部分,但学生在读写转换上存在困难,故确立此主题,期望通过实践探索,助力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掌握读写策略。教研组老师们就研究主题展开热烈研讨。二年级陈灵欢老师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创设情境助力语言实践。郭榕老师建议通过引导想象等方式让量词学习融入生活,促进学生语言表达与读写策略内化。四年级刘婷老师提出阅读和写作的策略往往是互逆的。李楠坤老师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实现读写一体化,分析神话人物品质。一年级归珺老师强调要注重语言实践与读写策略融合,借助情节发展图概括内容。四年级田雨老师针对神话单元的习作部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或回忆经历进行写作。三年级王莺老师提出要指导学生自觉地运用策略,去建构新经验。周洁老师建议要适时地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提炼、总结,促使他们对相关读写策略的运用变得更有效。五年级钱进老师提出读写内化策略。

 

本届博雅杯主题研修展示活动,学校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艳玲做专家指导,王老师高度肯定学校在“深度教研”方面的思考与实践,认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有主题的引领、规范的流程、工具的支持、和技术的赋能。她建议学校下一阶段可以在循证实践、成果提炼两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科学1.jpg

科学1a.jpg

科学2.jpg

科学3.jpg

王.jpg

英语1.jpg

英语2.jpg

英语3.jpg

英语4.jpg

英语5.jpg

语文1.jpg

语文2.jpg

语文3.jpg

语文4.jpg

语文5.jpg

语文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