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人工智能+教育:开启未来课堂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6日 来源:

 

 

 

在忙碌与创新的交织中,一场关于“AI如何让教育更轻盈”的深度探讨于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展开。教育专家、一线教师齐聚,共探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课堂——教师不做技术的被动接受者,而要做教育创新的掌舵人!

 

一、校长致辞:AI赋能,从“规划”到“行动”

“未来学校建设中,AI将重构教育生态;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更要有温度。”眭定忠校长开篇点题,强调教师需主动拥抱AI,成为教学设计的主导者。

 

 

二、智能体成果秀:一线教师的AI“分身”

当AI技术赋能教育领域,一线教师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教学形态。杨金朋老师研发的智能体“编学智友”,为华四学子打造编程“24小时导师”,通过智能代码订正与个性化学习计划,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支持,为教师减负。

张颖老师设计的“小卡老师”英语助手,凭借智能作文批改与分层默写指导,精准诊断学习盲区,让学生们惊呼:“小卡比我还懂我的薄弱点!”

 

 

三、AI+教学:减负增效的N种解法

当智能体技术初展锋芒,更多教师开始将AI深度嵌入教学全链条。从备课到命题,这场革命正在重塑教学范式:

康礼扬老师将带我们见证AI如何成为新教师备课的"智慧推手";杨玉婧老师以智能写作教育为切口,揭示语言模型对传统教学边界的突破;孙迪与李睿婉老师分别从数学题个性化改编、命题趋势分析两个维度,演绎AI如何实现"千生千面"的精准供给;佘吟妍老师则通过数据闭环,为六年级数学教学评价注入科学决策基因;而章依晨老师提出的"AI组合计",更将这场智变升维至多模态联动的战略高度。六位实践者的探索拼图,正拼合出未来课堂最生动的智慧图景。

 

四、人工智能是赋能工具,而人的思想才是乘方因子

"早行动者引领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江波教授的犀利洞见,为教育智能化变革锚定三大战略坐标——

► 从底层逻辑重构教学范式:"不让AI直接给答案,而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指令设计哲学,将提问艺术升维为人机协同的思维脚手架;

► 从数据基建构筑竞争壁垒:当"校本化知识库"成为学校AI护城河,过程性数据沉淀正从教学副产品转化为核心生产资料;

► 从场景破壁开拓教育蓝海:跨越"提分工具"的窄化认知,在科创项目孵化、生涯规划等跨学科疆域,AI终将兑现"全人培养"的终极承诺。

三个维度层层穿透,既是方法论指南,更是未来教育生态的预言式推演。

 

111.jpg

123.jpg

333.jpg

444.jpg

IMG_0297.jpg

WechatIMG16.jpg

江.jpg

康.jpg

全体2.jpg

校长.jpg

杨.jpg

张.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