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深耕读写贯通,共探单元教学新路径——普陀区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在华师大四附中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来源:

 

    3月27日,普陀区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暨教研组长培训、华师大四附中语文教研组展示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普陀区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六七年级备课组长及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读写贯通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七下第三单元为例进行实践与研讨。

公开课:《山地回忆》

    华师大四附中潘巧媚老师以孙犁的《山地回忆》为课例,呈现了一堂极具示范价值的文本细读课。面对3700余字的经典长文本,教师采用双课时设计,首课时聚焦"河边初逢"核心情节,以"作者如何通过'河边初逢'传递思想情感"为核心任务,构建起三大支点:情节结构梳理、人物情感体悟、主旨意蕴探究。课程中学生或沉浸式讨论主人公的心理独白,或执笔绘制跌宕的情感曲线,在思辨与对话中触摸文字的温度。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别具匠心,将课内与课外,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起来。

    普陀区教研室主任、初中语文教研员朱雪骊老师特别点赞课堂中"全员深度参与"的生态:每个问题都有思考痕迹,每次讨论都有真知灼见,可视化情感曲线更让抽象情思跃然眼前。

    公开课上的精彩呈现,是潘教师以"工匠精神"反复雕琢的成果,也是备课团队智慧浇灌出的思维之花。

教研组展示:读写贯通的多元探索

    公开课结束后,华四语文教研组以“读写贯通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主题,以七下第三单元为例,展开专题发言,分享读写结合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研组长王凌老师首先从整体上向大家介绍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实施策略及核心任务。指出了“从文本阅读逆推到写作实践,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将阅读经验转化为写作策略,解决写作任务”的单元整体设计思想。

文本结构可视化助力写作迁移

    赵瑜萌老师立足文本结构,分享了对本单元的文本结构的理解及老师们精心绘制的的课文结构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在叙事结构或情感推进上都具有曲折起伏的特点,对学生而言是天然的写作范本。运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情感曲线图作为工具,将文本结构可视化呈现,有助于学生从课文中归纳总结叙事的模型。


    黄珊珊老师分享了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课堂活动和作业设计

    如,《台阶》一课的学习利用词频分析工具提炼文本高频词汇,制作词云图,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典型细节对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塑造作用。同时,贯通写作,通过回忆写作任务中“我”与他/她相处的典型细节,形成关键词云图,将关键细节延长、定格。

 

    徐庆玲老师聚焦单元核心任务的落实,整合单元学习中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素材,采用“逆向设计”思路,分享了核心任务《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她》阶梯式写作训练策略通过经典文本提炼“初印象铺垫——关键事件切片——细节爆发深化”的情感变化公式,构建叙事模型,将核心任务进行分解,在教学中分三步落实片段写作,最终通过多维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实现从技法训练到人性共情的跨越。

 

    近四十分钟的分享,干货满满,与会老师们不断举起手中的相机,频频点头赞许。后面的教研组长培训环节,教研员朱老师更是高度赞扬了华四语文组的精彩亮相,一一评点并赞赏了华四教师的用心与创新。本次单元设计延续以往区域教研主题,将阅读与写作整合,在具体板块的设计上呈现了很多创新与亮点,可操作性强,为区域教研带来了新的思考。(朱老师照片+听众照片)

团队协作:深耕细作,智慧共育

    一次单元教学的统整设计,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历时一个月,几位青年教师们在教研员朱雪骊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在教研组长王凌老师的引领陪伴下,钻研教材,撰写文案,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一遍又一遍的改稿,大家乐此不疲,团队互助,只因心中有着共同的热爱与追求。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大家碰撞出各种智慧的火花,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山地回忆》中的一条鱼的构图,从惊悚的鱼骨图,到扁鱼、胖鱼,一条向上游的鱼,鱼越画越可爱,人也越来越昂扬。(教研花絮)

2a4be7e09278be1830d5639aa2b4e867-sz_418982.jpg

2fd2bbc72c76dd88fdd18bf461be422a-sz_3043716.jpg

6ee2f4c4fad6867eb0e23fd00d612fe0-sz_3112507.jpg

6fccac72203aeae40a6d55d212de011a-sz_364222.png

12f2be6420ec0cb301bd826b7638492f-sz_289803.png

30d092b45f8a8430fadc78117f6068d8-sz_461827.png

71e0b883fd8705187952b64693e0e6d6-sz_845924.png

72acae57371a21c92eb0b1454f8807d7-sz_4038519.jpg

73dc84f9d31739d5dc85c5469e388be9-sz_3884485.jpg

089b4b3cb3295dd152dddd0227a68efc-sz_505118.png

93dfb058a4f6f6387b1f846c21be7df5-sz_3455203.jpg

802cd5e253827c3ea75e61aa3637845e-sz_425976.png

1919d6fa8b7876d08167bb68a23b91b1-sz_3421188.jpg

25188a32db7e8680782fc1b2c552f0c3-sz_519210.png

79412b6ece2f73b3b788623eeed26a8d-sz_7154625.jpg

901061b227c317e81da9ba1479421ca9-sz_8887292.jpg

7519004d5eeac3c0adb470a59fb19db6-sz_484695.jpg

b32302cd162fe57e946960fe28bdb4ca-sz_970637.png

c02c06cee643589a86e8c54b53846112-sz_319813.png

c8cf5e6a082fa1e114f2d4577f6cfcd3-sz_204152.png

d0658458fb2b2a5cff67fda75f30e962-sz_54458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