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品读文字之美,聆听华四之声——华四空中课堂学生风采展示系列(1)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0日 来源:校办

六年级

主题:家乡的风俗

导语:一次习作,对孩子们来说,亦是一次寻根之旅。我的家乡在哪里?有怎样的风俗传承?孩子们开始寻根溯源,开始唤醒记忆。于是汤圆的甜美、红枣馒头的欢乐、元宵花灯的难忘......一篇篇灵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字跃然纸上。他们诉说着亲情的温馨与美好,探寻着美好的童年记忆,展现着自己对文化、对习俗的思考......这对于宅在家里上网课一月之久的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人生思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期待宅在家中的同学们亦能用文字排解寂寞,用文字思考人生。

家乡的风俗

 

六(2)沈子岑

我的家乡是上海。可能有人会问,上海能有什么风俗呢?仔细想想,还真不少。其中让我印象极深,也经历过的,就是元宵节的风俗。

一般来说,在元宵节,人们都会吃汤圆,闹花灯。汤圆白白胖胖,由糯米粉制成外皮,里面的馅儿可以是多样的,像最寻常的芝麻和肉馅,亦或较为少见的,有新意的水晶汤圆,里面有紫薯和花生馅。汤圆有象征着团圆的美好寓意,所以不管爱吃还是不爱吃汤圆的人都会在正月十五吃上那么几个。

闹花灯则大有来头,从汉明帝永平年间就有了。唐代开始逐渐成为法定之事,后来还成了民间习俗。我也很喜欢闹花灯,那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花灯在小时候,可是个个把它当宝的。我曾经有过个兔子灯,那是六岁时得到的。

这天我刚放学,外公接我回家,他交给我一个白色袋子,里面似乎装有什么,我耐不住好奇,非常暴力的拆开这个袋子。"啊,一个灯。"我眼睛直直盯着它看,心里又生出几分疑惑,"买兔子灯做什么呀?""今天不是元宵节嘛,给你买个兔子灯玩。""所以这是给我的?"我开心地问道,心里却是万般肯定,而外公也给了我想要的答复。

这天夜里,我和外公外婆提着灯笼去外面散步,走出家门,我按下灯的开关,倏地灯亮了,散发出柔和的光。可能也因为有家人陪着,我觉得今天晚上的夜景很美,平时,我总是以为晚上会有鬼,不怎么喜欢在夜里出去。灯和家人给予了我安全感。

我提着灯突然跑了起来,灯照到了一个陪着自家大狗,坐在椅子上的女孩;灯照在了一扇窗户上,往那里儿一看,是一大家子齐聚在饭桌上,聊天欢笑之景;我跑了回来,灯又照亮了我和外公外婆的脸。"小心点,晚上别摔着。"外婆略带着责备的口吻对我说。虽然母亲因为工作没来和我们散步,但这晚我还是很满足。我和外公外婆坐在椅子上聊着什么,具体不记得了,反正就是闲聊了一会儿。聊着聊着,我的注意点就变了。盯着月亮,我看着她出神,忍不住把手里的兔子灯提高,让它对着月亮,这只兔子浑身雪白,散着白光,两只耳朵高高竖起,好像在听着什么。是之前那家的欢声笑语?还是汤圆出锅时那声"汤圆好了!"?又或是家人和我的谈话?这只白兔,还有个小小的鼻子,有双注视着月的红眼睛。它是不是载着玉兔的一丝魂呀……今天月亮这么圆,家家也都团圆了,所以它看人间温馨,忍不住偷偷下来看,下来听……"该回去了。"外婆轻唤着胡思乱想的我,我应了一声,牵着他们的手回家了,今晚家家都注定会很"热闹",不仅是花灯"闹"来的,汤圆"煮"来的,也是温馨带来的。

不管节日能否延续,这份情,总不会断。

家乡的风俗

六(3)吴家镕

红枣馒头,又叫“枣馍馍”、“红枣饽饽”、“甜饽饽”,据传馒头起源于三国时期,是当时诸葛亮带兵打仗过河时,瘴气熏天,毒液漫流,很多士兵丧命于此,于是诸葛亮便下令杀牛宰猪、包面团来求神降福惩魔。包面团自此流传成为一种祈福的习俗,并慢慢地便传入我的家乡——山东威海。这个海鲜之乡,是一座三面临海,气候温和宜人,有着美丽景色与璀璨丰蕴的历史文化的小城市。

在家乡,吃枣馒头这个习俗,春节尤为盛行,可以说枣馒头是家家必备必吃的食物。它用发酵粉制成,圆圆的,又白又胖,上面镶上红枣片,有的人家还会在馒头里掺入红糖浆。馒头摸起来很松很软,像枕头,于是民间有了“馒头做枕头——不愁吃”这一有趣的歇后语,预示着来年丰衣足食,不愁吃穿。而上面的红枣代表来年红红火火轰轰烈烈。不仅如此,枣馒头也可以用来祭祖,或者互赠朋友,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在我上幼儿园的那几年,我每年都回家乡过春节,在家乡温暖的屋子里,最令人怀念的就是一家人做红枣馒头,蒸红枣馒头,吃红枣馒头。奶奶会教我们全家人一起做枣馒头。她先用温水调和发酵粉,然后放那发酵个三小时,我们在之间说说笑笑,不一会儿时间就到了。奶奶挽起衣袖,像大厨那样拍拍手,用力和面,都说“人老心不老”,可不是嘛!只见奶奶灵巧的双手娴熟地把原本不成形的面浆变成了一个饱满的面团,然后用刀切下一块面,再搓成圆团,开始先在圆团表面上的中心位置用手指一捏再一拉,形成一个拱桥似的形状,接下去以此为中心,采取同样的手法在面团从上往下四面各拉几个迷你小拱桥,接着把准备好的红枣片嵌入拱桥中间的小洞里,最后,把做好的馒头放手上,抚抚周边的小皱纹,把它们整整平。

我们也跟着起劲地揉啊捏啊,小手和衣服上都白花花的,揉出来的枣馒头东倒西歪的,有的馒头又长又扁,有的馒头手上的小拱桥大得能放进去三只手指……我们看着怪异的馒头笑,长辈们看着我们笑。这镶嵌上去的红枣片,是奶奶的慈爱,也是家庭的温馨幸福;这揉出来的是红枣馒头,是快乐的源泉,更是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红枣馒头一个个放在锅上,下面用水蒸着,不一会儿,这白嫩嫩、圆滚滚的大胖馒头就能出锅了,看着可真馋人啊!我们迫不及待地围上去抢,嘴巴不住地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慢点儿吃!慢点儿吃!别噎着喽!我的小馋猫们!”奶奶慈爱地笑着。

这几年我回故乡的次数少了,大部分时间待在城市。一家人一起做红枣馒头,吃红枣馒头的画面时不时地想起来,常怀念那含着爱的红枣馒头和大家一起争着吃的温馨画面。

奶奶常与我说,今后人走得再远,也要回到故乡。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根”。时代再发展也不要丢弃我们的传统风俗和文化,因为这是我们的“魂”。

家乡的风俗

六(4)徐嘉怡

一提到元宵,谁的心里不是立马生出一种甜甜蜜蜜的感觉呢?不仅源于节日,还因为那响彻四方的汤圆呀,在上海,吃汤圆这个风俗,在元宵节时尤为盛行,可以说汤圆是家家必备必吃的食品,汤圆用糯米粉制成,圆形,中间加入甜馅,也有加肉馅的。“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含义格外美好,特别是当你与家人一起做汤圆的时候,不一定会帮到什么忙,但过程一定是温馨的。

而等那白花花,圆滚滚的小丸子从沸腾的水中跳出来,尽是一副馋人的模样!再咬上一口,甜味立马布满了整个嘴巴,这汤圆中更是凝聚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美食是风俗中不可缺少的,当我们吃下了这汤圆,也表示着我们大了一岁,可光有美食远远不够,还需要缤纷的活动,在此,庙会就 必不可少了!

我参加过最热闹的一场庙会,就属去年的了,还没到入口,就远远看到娃娃式的,小船式的,动物式的花灯满天亮了。我手中便有一个“小兔子”,它不仅可以发光发亮,更是可以唱出迷人的童谣,而这是小孩子的;听“大孩子们”说,他们以前的花灯可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爷爷当年为我的爸爸做了一个足足有半个人大的花灯呢!无论花灯如何,每个孩子心中的幸福感都永久被保留住了。

再往前走走,那欢呼声就不由自主地钻进了你的耳朵中,眼前浮现出一个无比壮观的场面------舞狮。只见那狮子生龙活虎,随着锣鼓声,便神气十足地站到了你面前,时不时还要向你眨巴下它的大眼睛,摇头摆尾,简直和真狮子一模一样,而且它十分“自恋”,动不动便炫耀一下自己的特技!唯一遗憾的是,人们都在抢位置,晚了可就不尽兴了!

不过,最受我喜爱的活动当属猜灯谜,每个绚丽的花灯下都挂上了一条条“知识”的带子——灯谜啦!每每来到这街上,一时半会可走不出去啦!今天,我是奔着那终极大奖来的!看着对面的几组对手,虽然年纪个个比我大,可我丝毫不慌,信心十足。当拿到题目时,所有人却都面露难色,抓耳挠腮,这题目亦把我难倒了:怎么办?这题我想不出来……好难……可万一别人抢先一步……那就输了呀……快点,加油啊!这个时候,外援就变得重要起来,我立马拉爸妈和弟弟加入,在每个人的一顿奇思妙想,出谋划策之后,我们这队最先得到了答案,我激动地与大家拥抱,击掌,不亦乐乎!

庙会中场面好不热闹!此情此景,可谓是“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愿传统习俗长长久久地保留下来,继续为我们这一代孩子延续童年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