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中的文化遗迹----华四博雅“学术课程”侧记三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6日 来源:校办


59日下午,我校六年级学生聆听了本学期第三次“博雅”学术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徐默凡教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寻语言文字中的文化遗迹。

徐教授认为,语言文字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语言文字又作为一种记录、传承文化的工具,里面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这就是“文化遗迹”。

词源中的文化秘密

徐教授首先带领同学们从词源入手探寻语言文字中的文化秘密。如“宇宙”一词,“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为宙”,宇是空间概念,宙为时间概念,“宇宙”一词便是一个时空的集合体,将上下古今囊括在了一起,取其无限大之意;云南高黎贡山独龙族同一个词语表示三个意思:麻布、衣服和被子,通过研究考察,发现受当地的生活条件限制,在麻布上剪缺口变成为了“衣服”,到了夜晚,将“衣服”盖在身上,便成了“被子”,三个义项互相关联,这个词便呈现了当地的文化遗迹;再如甲鱼、鱿鱼、章鱼、墨鱼、鲍鱼等明明不是“鱼”,为何其名字中都带有“鱼”?原来,这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生物分类观念,他们对生物没有一个明确科学的认识,于是便认为生活在水中的生物都是“鱼”;此外,“西瓜”的“西”描述了它的来源,watermelon是从事物的口感进行命名的,同一种东西,不同的命名方式,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信息。

词汇中的文化系统

还有一些词,需要将一组词语放在一起比较才能看出它的意思。如英语中表示长一辈的只有四个词语,汉语却有一个庞大的系统,多出来的区分维度,背后的文化秘密是什么?通过探究,同学们发现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人重视宗族血缘关系、讲究礼仪等观念。外来词中的文化交流

汉语中外来词的引进有几个高潮,徐教授用一些耳熟能详的例词,为同学们分别介绍了这五个高潮的外来词汇及产生这几大高潮的原因。

第一高潮:汉代丝绸之路,如苜蓿、安石榴、枇杷。第二高潮:隋唐佛教。佛教用词进入全民语言,如佛,塔,庙,菩萨,刹那,涅槃,大彻大悟、一尘不染等。第三高潮:五四运动,如歇斯底里、盘尼西林、水门汀。第四高潮:改革开放。第五高潮:网络时代。徐教授和同学们关注并探讨了汉语中外来词汇和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所属领域之间的区别,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

造字中的文化理据

此外,从造字的理据出发,我们亦能回溯语言文字中的文化信息。如汉字造字中在众多牲畜中脱颖而出,其原因与农耕文化密不可分;的字形则反应了抢婚习俗;英语中26个字母经历了一个改造发展的过程,里面也隐藏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学好语言文字,传承优秀文化

本次讲座精彩纷呈,徐教授用例词深入浅出地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考古揭秘”之旅,使同学们明白了要有探究的意识,思考词语的构成要素、背后的道理等等,意识到所有的词语都是一个文化宝库,其背后可能都蕴含了古人的文化观念、对世界的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