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单元目标 打磨有效设问——初中语文“博雅杯”教学评优纪实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来源:校办


华师大四附中一年一次的“博雅杯”教师专业能力评优展示活动在本学期再次拉开序幕。第十五届“博雅杯”的主题是:落实“双减”“双新”,聚焦关键能力,探索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语文组中青年教师围绕本此主题,聚焦“课堂设问”,共同打磨高质量课堂。

全员晒课

第一轮晒课,语文组中青年老师们全员参与。老师们以备课组为单位,聚焦单元目标,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统筹、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业内容,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在一次次主题教研中发现问题,研讨问题,再通过实践反思解决问题,最终推出赵瑜萌老师和彭佳敏老师的教学展示课。

教学展示

123日,两堂精心打磨的语文课在华师大四附中的智慧教室如期呈现。

赵瑜萌老师《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划分句读,疏通文义。

2.聚焦故事冲突,分析人物表现及其原因。

3.理解作者传达的道理。

【课堂问题链】

核心问题:作者借戴嵩画牛的故事“书”了什么道理?

课堂学习任务:

1.给文章加标点符号,疏通字词文义。

2.梳理文章内容:

 ①出现的人物、涉及的关键物品。

 ②故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人物对《牛》的不同态度。

 ③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人物身份、形象分析。

 ④分析冲突的根源。

3.理解作者通过文章传达的道理。

【教学反思】

本堂课问题链推进顺利,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课堂效果良好。尤其是在分析文章的矛盾冲突环节,从表面的矛盾冲突切入,先探究冲突背后的原因——人物的身份不同,所以观察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再到深入探讨矛盾冲突的根源,课堂的教学与学生回答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回顾整堂课,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提高。

首先,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运用了“句读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但是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学生断句会了,文义疏通是否一定会?在这一块的教学中,应该对本文中出现的文言的古今异义、特殊用法、句式等文言现象加以推敲。如“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句,“今”的古今异义,“掉尾”的意思,“乃”的意思,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字词的理解;其次,该句中的虚词“矣”,与其他句中出现的虚词“也”,在语气表达上的差别,也可以作为教学的重要切入口,进行语感培养训练。

其次,本堂课设置的“句读活动”忽略了课本上文章原有的分段,其实是非常遗憾的。这启示我们在备课时,应该注重文本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对故事的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安排,由此读出中心。

彭佳敏老师《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把握主要内容。

2.品读语言,分析人物群像的特点。

3.深入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课堂问题链】

核心问题:作者借这个童话故事想表达什么呢?

下位问题:

1.故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围绕什么线索展开?

2.这件新装有什么特点?

3.皇帝看新装时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

4.皇帝本身是一个怎样的人?将皇帝看新装的表现和他本身的特点联系起来,有什么可笑的地方?

5.其他官员看新装时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把这些人的表现组合起来,作者想表达什么?

6.百姓面对新装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把他们的表现和之前所有人的表现组合起来,作者想表达什么?

7.为什么作者在故事中设定让一个小孩子道出了真相?

8.当谎言揭穿后,全城百姓、皇帝、群臣的表现组合起来,作者还想表达什么?

9.故事的开头什么没有交代清楚时间、国度和人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立足单元学习的目标,关注单元中不同文学体裁之间写作手法的相似性,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的目标。围绕核心问题,下位问题之间有较强的逻辑链,问题的背后,层层深入地挖掘故事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能从作品材料看似不合常规的组织方式中突破难点:故事详写的为什么不是高潮?用“看新装”的情节想表达什么?故事中众多人物的表现都惊人类似,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类似的内容?故事的结尾为什么不是“百姓对自己之前的表现感到脸红害臊,而皇帝赶紧穿上衣服”?“孩子”这个形象应该写在板书的哪里?这些问题较好地引发了学生认知的冲突,也启发了学生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有一定思维含量。

不过,在分析皇帝、群臣、百姓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时,我过于追求细致,其实学生在老师第一个材料的指导分析后,已经意识到人物形象的共同点,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可推进地快一些。比共性更值得探究的是,人物表现背后的动机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差异?差异的背后体现的是人物阶层、地位的不同,这就是社会乱象,就是人生百态,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环境可以这样引导理解。所谓“一课一得”,在备课时一定要想清楚本节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是什么?只有智慧地取舍,才能充分地解决课堂的难点。

再者,课堂有效的设问应该是“为什么”的分析,而不是“是什么”的讨论。比如问题“故事的结局为什么设定让一个孩子说出真相”和“为什么只有孩子能说真话”,两个问题的开放度是有差异的。前一种设问带有作者的视角,能表现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也在这个人物的设定中寄予了作者的理想;而后一种设问只是在问“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只有思辨性强的“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语文学科真正需要的核心素养。

跨校联动

怒江中学刘遥老师《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人物形象,推断作者倾向。

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课堂问题链】

核心问题:作者想表达什么?

下位问题:

1.文中哪些语言能印证周亚夫是真将军

2.请用一个字概括将军之

3.文中如何表现文帝之

4.联系《孟子三章》立天下之至正位,谈谈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在尊重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单元教学目标 ,并且有意识地使单元内部篇章融会贯通,有效加深学生对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文言文的理解,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初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平时应该渗透一些阅读策略,比如“在背景与主体事件间建立联系”、“关注矛盾冲突”、“关注叙议结合”等。尤其是本课中有个环节是请学生以汉文帝的口吻复述故事,这里可以引申到对叙述视角的分析,进一步推断作者的态度。

另外,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开放度,有时候看似同一问题实则指向不同,对于高年级学生应该把探究重点放在“作者为什么非这样写不可”,而不必纠缠在写了什么内容上。

评课研讨

展示课结束后,华四语文教研组与怒江语文教研组一起开展了联合评课研讨活动。华四副校长王萍、怒江副校长朱艺春全程参与了此次评课活动。

几位执教教师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分别进行了说课活动,在说课中,她们都能聚焦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文本特点,梳理上课思路,反思存在问题。

评课专家首先认可了三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都关注了要从单元的要求出发,与新课改的要求一致。他提出如何把课程教学目标细分到每一课,依据就是教材,每一课都是在细化教学目标,所以对教材单元的认识非常要紧。

他强调对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应建立任务群意识。相比以前以单篇课文和课时为基本教学单位,任务群教学是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新形式。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当认真研究单元学习任务,看怎么把这些任务转化为问题和学习的方法,在活动设计中去解决问题。

针对组内教研的困惑:40分钟的课堂内总是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专家老师结合三堂课的教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于老师备课和教学推进中的难点,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他引导老师们思考: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这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问法要指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考,最后要解决问题。备课的时候不要总是在梳理内容,要多想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教学目标的表述也是应指向这节课解决什么问题,最后的目标要是可检测的。她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是能力的整合,要学会用多角度思考、多学科整合,让学生面临复杂环境时也能解决问题。

结语

本次“博雅杯”语文教学展示虽暂告一段落,但留给老师们的教学反思还在继续。教师不但要能“教”,更要善于“研”,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善,在一次次“教研”中得以突破、升华。而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也正是在这一次次“教”与“研”的反思实践中持续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