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走向“高阶”——曹刚老师来我校做“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4日 来源:校办


310日下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曹刚老师应邀来我校开展“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主题讲座,中小学两部全体语文老师、其他学科教龄不满五年的年轻教师及王凌老师的团队学员共同聆听了讲座。曹老师从高阶思维的定义、培养模型和教学策略三方面展开讲述。

首先是“高阶思维”的定义。曹老师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六层次对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进行了区分,并以语文教学中的学习任务为例对“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三个高阶思维的内涵及应用作了详细阐释。

其次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包含“文本”“任务”“策略”三个变量的基本模型,指出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做中学”,即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思考程序的指导来引导学生最终完成任务,并从单篇文本的学习迁移到新的文本学习中去,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最后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问题。第一是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对思维导图形式的选择和思维导图的制作,培养学生必要的学科思考方法。第二是语言实践任务,如借助关联词把语言进行重组关联,建立材料之间的联系。曹老师借助《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的材料,与现场老师互动,共同探讨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实践。

结合具体课例,曹老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厘清了教学中高阶思维“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座教师受益匪浅。

学习感悟

王晶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更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模式,提升其思维能力。曹老师的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困惑,令我受益匪浅。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低到高可分为六类,而高阶思维能力是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阅读为载体,通过思维导图和语文实践任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

潘巧媚

听了曹老师的讲座,最大的感触就是:从高处着眼来看语文学习是多么重要。学习的能力分很多层级,我们真正把握住通往这些层级的梯子,才能设计出适宜学情的教学任务,才不会让教学成效低下。语文虽然具有人文特点,但是教学中善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令我眼界大开。

彭佳敏

曹老师的报告使我们认识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前提是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科学规律,在识记、理解、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其分析、评价乃至创造的综合能力。曹老师的报告也让我思考:要让学生培养高阶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高立意,小步问,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提供思考问题的支架,用恰切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解释、分析、评价、综合等,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思维能力。

赵瑜萌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分析词句段的作用、写作或编写,这些语文课堂中常见的训练都需要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只是在没有了解高阶思维的定义之前,作为老师,我一直教而不自知。在之后的课堂中,我要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巧妙设计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将以往教而不自知的情况,转变为有目的的教,有策略的教。

徐庆玲

制作思维导图和使用关联词串联材料这两种教学策略在我的教学中都有过尝试,包括文本的分析、评价,乃至创造,在课堂上或作业中都曾有所呈现,但以前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听了曹老师的讲座,我有了更加明确的教学思路,今后要多学习、多尝试,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在做中学,在学中教。

李楠坤

在讲座过程中,曹老师提到分析和评价是批判性思维的两种体现,这也为我参与的课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不少灵感和思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挖掘文本思维潜质,我也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提问方式及学习引导方式,提升孩子的阅读品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沈洁

我从前一直认为孩子在听课后学会如何应用知识可以算得上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是在听完曹老师的讲座后首先我明白了高阶思维的定义或者哪些能力才是高阶思维——分析、评析和创造。在课堂上其实我一直尝试让孩子点评某句句子,我一直困扰孩子答不出来,却不想是作为老师的我没有给他们清晰的评价标准,之后的授课,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一个提问作为老师都应当语言更加清楚,要求更加清晰,才能让孩子的思路更加明了。

刘芊蔚

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要从低阶思维开始,为学生搭建好梯子,帮助他们一步一步从低阶思维爬向高阶思维。就语文学科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篇章结构、文章脉络、逻辑思维等方面进行梳理 ,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借助不同模型的思维导图,选择合适的类型辅助学生分析鉴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