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实验教学 助力逻辑演绎——初中理综“博雅杯”教学评优纪实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7日 来源:校办


华四第十五届“博雅杯”教学评优活动主题是:落实“双减”“双新”,聚焦关键能力,探索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合理综组学科特点,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展开教学研讨,探寻个性化有思维深度并基于学情的高质量课堂。

围绕晒课开展多形式教研活动

在晒课准备阶段,初中理综组共晒课8节:物理3节、化学1节、生科2节、地理2节。各备课组深入研究单元教学任务,分析课题地位及目标,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聚焦单元核心任务和关键能力,通过晒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备课组及跨学科教研,探索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

物理苏秋霞老师和化学苏明老师代表全组参加了“博雅杯”教学展示。

立足主题组织针对性评课研讨

物理:单元视角下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教学展示】苏秋霞老师

《串联电路动态分析2——电路极值问题》

集体备课

物理备课组结合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学情,通过对串联电路这一单元的教材分析,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串联电路动态分析这个知识点是整个串联电路单元的核心内容,既是对单元前段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伏安法测电阻知识的铺垫。同时,极值问题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与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思路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于是确定主题为《串联电路动态分析2——极值问题》。全组讨论教学设计,为体现个性化和针对性,从教学目标到学生活动设计进行了多次打磨和修改,例题和作业也全部由备课组原创。

教学展示

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串联电路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由简单的动态变化引出极值问题,由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分析。通过演示实验,逐个加入电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各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很好地搭建出逐级递进的知识阶梯。再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这两条主线及分别影响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的所有可能的限制条件,有效帮助学生梳理出解决极值问题的分析思路,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课堂中还加入了原创的、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题及例题,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表达观点,激发了逻辑思维也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专家点评

专家对苏秋霞老师这节课新颖的教学设计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逐个加入电表来为学生搭建思考的阶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例题的分析过程以结构化的知识导图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搭建解题模型,同类问题将有方向可寻,有方法可依。通过问题导向和逐级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出以电流最大值和最小值为主线的解题思路,通过对串联电路动态变化的极值问题分析过程,达到了培养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的目的。同时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提升了同学们学习兴趣和解决困难的信心。专家指出,此类课程还需进一步挖掘体现物理学科严谨逻辑的亮点,如“公式推导”、“物理语言”、“核心任务达成渠道导图”等,促使教师提升教学思维品质,教学更具延展性。

化学:突出实验地位 提升实验品质

【教学展示】苏明老师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发生装置的探究》

集体备课

化学备课组根据教学进度商定了课题《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发生装置的探究》,内容为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原理以及改进。教学设计初稿完成后,化学组三位老师先对教案进行了讨论,加入了化学史的教育,通过介绍启普是如何发明启普发生器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服务于生活与生产。第一次试讲后,团队又对教案进行了二轮打磨。针对前期引入部分过于冗长和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的问题,将学习单上原定的第一部分表格改为预习作业,安排学生先期完成。这一改动在第二次试讲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实验的时间能有5-8分钟,能让各组学生很好地完成装置的搭建和现象的观察。第二次试讲后根据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了细节的修改,如PPT中启普发生器容器中液体向上升的箭头需要标注在球形漏斗中、板书的书写需要更清晰等。

教学展示

苏明老师的教学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常见固液不加热装置出发,分别指出它们的优缺点,顺利引出启普发生器这一课程重点。在演示完毕后,引导学生针对启普发生器消耗酸液比较多的缺点对仪器进行“瘦身”并同样具有启普发生器的效果。然后安排每一组同学利用分发到的仪器进行组内讨论并搭建一套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同学们在搭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动手和探究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适时互动交流,学生动手实验和发言积极踊跃,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专家点评

专家对苏明老师这节课给出了肯定的评价和相关的建议。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层层推进,结构紧凑,节奏顺畅。加入实验设计环节,提供学生面对不同器材的个性化设计,鼓励创新思维。善用微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支架。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小意外如简易启普发生器在关闭止水夹后并没有看到固液分离的现象后,教师如能第一时间针对这个现象解决生成性问题,会对学生的思维启发有更好的效果。在设计课程时,可以考虑从“建模—演绎—归纳”的角度来进行。如本次课针对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建模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从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出发,一步步归纳,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启普发生器使用的内容,如为什么要从侧边加固体而不是拿下球形漏斗直接从上部加固体。

结语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理综组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搭建直观模型能力,使得我们的教学有实际情境,直观并灵动;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体现单元设计思想、结构化和建模思想、个性化自主化思想、思辨演绎深化思想,使我们的设计更有层次和深度,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品质提升。在学校良好的教研生态中,理综组既会加强各备课组的互助合作,也将推进与其他教研组的互学分享,提升教学的格局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