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建构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1日 来源:校办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育人目标,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强调课程建设要“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的基本原则。新课标要求各学科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并设计课程内容,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用跨学科的思维培养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与项目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有何关联和不同?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如何设计与有效开展?有哪些实施策略?带着这些问题,华四中小学两部教研组长、青年骨干教师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安桂清教授题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建构与实践探索》的讲座。

安桂清教授立足于落实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化的基本原则,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的构建为着力点,结合具体的中小学跨学科课程案例,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置背景、性质与定位、基本理念、典型案例、设计实施以及支持系统等六个方面做出了系统而详尽的阐释,从而帮助教师搭建起跨学科学习的理论体系,深入了解跨学科学习案例实际运作中所需的科学工具,突破学校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施面临的困境。

安教授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主要是指基于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本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其设置背景是落实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化的基本原则,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课程开发模式的诉求,顺应跨学科学习作为人才培养战略选择的国际趋势,以及突破学校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施面临的困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要义是知识统整、问题解决和价值关切,具备整合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的鲜明特征。其定位是每门课程至少有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整体育人、综合学习、融合创新和具身行动。

安教授以小学《健康饮食和悬挂式菜园》为典型案例,诠释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关键技术:学习主题的确定要依循课标、寻找多方资源、关照学生经验。学习目标要覆盖两门以上的核心知识与能力、提供基本的操作与实践机会、体现对世界的关怀与责任。内容组织要关注真实情境下的大问题,明确大任务,提析大概念,理清主干学科和关联学科,形成在统领性任务驱动下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子任务逻辑链,即课程地图。学习过程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从学生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社会角色出发,体验多样化的跨学科学习方式,实现自我修炼。学习评价要关注过程性评价中的有效失败和评价量规的设计。

互动答疑环节,对于老师们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困惑,安教授一一予以耐心而细致的解答。

Q1低年级的老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能否涉及到高年级的学科知识?

A1: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不会按照我们的课程安排发生,知识的年段错位在所难免,所以在设计初始,支持系统就至关重要,包括专业引领和资源适配。

Q2:在科学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做探究课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主要使用科学学科知识,也会涉及到一点其他学科知识,这种算不算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A2:确实有一些学科本身综合性就比较强,比如科学、戏剧,这样的学科怎样做跨学科呢,仅仅涉及到一些外围知识肯定是不够的,还是要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促进另一个学科的核心知识建构与迁移。

通过安教授的讲解,华四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和设计思路有了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如何让教师迅速领会、深入理解新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2022年版课标贯彻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学校将继续通过一系列研训活动,加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能力,共探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模式,共享优质课程,有效促进2022年版课标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