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实践案例:设计一款“育”大于娱的游戏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0日 来源:校办

 

项目简介

基本情况:本项目是在四年级学生中开展,采用分组进行、室内户外结合;课内学习4课时+2周课余自主学习。

项目背景:孩子们玩游戏这么投入,要是学习也能让孩子这么投入,那就太棒了。如果放大游戏中激励、正向反馈、高度拟真的特性,那游戏会不会就不再仅仅是为了娱乐,还能起到锻炼与学习的作用呢?带着这个驱动性问题,让我们的孩子们尽情发挥创造力吧!

项目目的:本项目通过引导学生注意到游戏最核心的是规则,要公平、有逻辑、精炼完整的规则才能玩得长久尽兴。让孩子自己以团队合作形式设计规则、制作道具,把游戏与学习这一对普遍矛盾的概念进行融合,体会游戏的目的不仅是玩,更应该是认真地、有目的地玩。

项目设计

01驱动性问题

1.  本质问题

游戏只是为了玩吗?学不到东西?如何兼顾规则、公平、逻辑、精炼完整的要求设计出一款多人游戏?

2.  驱动性问题

我们平时玩游戏时总被否定,被定义成浪费时间,怎么设计一款既有趣又有学习意义的游戏呢?

02成果展示

1、分组设计游戏,同学们观察生活里所有的活动(运动、记忆、运气、数学、语文、美术等等)课余时间讨论、写下规则,完成任务单。

2、两个小组交流游戏,互相学习对方小组的游戏,选择2-3组可玩性较强,规则比较完善丰富,项目各不相同的游戏,第四课时展示给全班同学一起玩。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游戏、最具创意游戏、最多人参与游戏、最耐玩游戏等五个奖项。

03公开方式

优秀小组的游戏录制成视频,全年级发布。

04主要高阶认知策略

系统分析(√):本项目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同时兼顾规则、公平、逻辑、精炼完整等要求,发展了学生系统分析和统筹的能力。

决策(√) 创造()实验(

调研(  )问题解决(

05项目过程

1、入项活动:

你在家里最想做,但是爸爸妈妈却一直阻止你做的事情有哪些?学生最多的回答是“玩游戏”,这里既有电脑游戏,也有传统游戏。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驱动性问题:怎么设计一款既有趣又有学习意义的游戏呢?

2、思考:

一个好游戏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游戏”的概念与核心。

3、动手实践:

分组设计游戏,与同学、老师探讨构想、修改完善规则。

4、思考探究:

第一次试玩。通过试玩,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优化玩法和规则。

5、拓展探究:

第二次试玩。邀请其他小组同学一起试玩,优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共同找问题,找原因,再一次优化玩法和规则。

6、全班展示:

分组展示游戏,包括试玩、讲解。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受欢迎游戏、最具创意游戏、最多人参与游戏、最耐玩游戏等五个奖项。

07所需资源

教师:常用游戏道具、任务单

学生:自制游戏所需道具

反思收获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也常常是家庭中亲子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在这个项目的学习和研究中,让孩子从一个游戏的参与者转换为一个游戏的设计者,把自己作为参与者的经验转移到游戏设计中。

一个好游戏要同时具备多种要素,做好一个游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在研究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如何同时兼顾规则、公平、逻辑、精炼、完整等要求的系统分析和统筹的过程。在项目实践中,经过孩子们与老师在课余时间多次的讨论、修改,孩子们设计的游戏越来越有趣又有内涵,Work hardPlay hard!这句话对孩子们来说又有了更具体化的一层意思了。

这次的学习,受到时间、材料和场地的限制,孩子们设计的游戏其实还是比较单调的,项目下一步还需要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游戏为什么这么单调?我们是不是需要看看世界各地的受孩子们喜爱的游戏都有哪些?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充分学习借鉴同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优化研究思路。

08项目成果展示